【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小学科学
主办:长春出版社
主管:长春出版社
ISSN:1674-6317
CN:22-1388/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4654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探寻古法造纸,溯源匠艺之道” 乐山实验小学

来源:小学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明代《天工开物》中篇杀青中记有以竹造纸的五道程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乾。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我班

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明代《天工开物》中篇杀青中记有以竹造纸的五道程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烘乾。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我班学生了解市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乐山市首届中小学科技节活动方案,2017年9月17日,我班63名同学和老师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夹江状元纸坊、夹江造纸博物馆,组织开展了“探寻古法造纸,溯源匠艺之道”科技实践研学活动。

63名小宝贝在趣探途玩小黄人的带领下统一着装整齐出发啦!

乐山一座佛,夹江一张纸。 因地处青衣江畔,出产新竹,夹江造纸所用材料以竹子为主,“夹江竹纸”因此问世。丰富的竹材资源使这里成为历史上手工造纸的繁盛之地。夹江传自晋代的“竹纸”生产工艺,与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载造纸工序吻合,几乎原版再现了传统的蔡伦造纸术。

同学们经过千佛岩来到造纸博物馆

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夹江县城西千佛岩西面。夹江,除了千佛岩四方闻名以外,更是中国书画纸之乡。1996年,千佛岩景区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它以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艺术手法,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夹江手工造纸继承和发展蔡伦造纸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的贡献。

同学们走进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教师和导游详细讲解了古法造纸的工序和历史,同学们纷纷查看展馆解说图文,拿出笔和本子做好笔记,同学们对夹江传统竹纸生产历史和制造工序有了概念上的了解。这是同学们深入传统竹纸生产现场的理论知支撑和知识框架。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即将前往传统竹纸的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探访。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岁月变迁,现代化的工业设备早已将生产纸张变成了机械化运作。

不过,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术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夹江手工造纸文化体验之旅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夹江县马村乡,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斩竹漂塘

在夹江,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

煮徨足火

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

石臼捣料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超捞纸张


文章来源:《小学科学》 网址: http://www.xxkxzz.cn/zonghexinwen/2020/0929/404.html


上一篇: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叶里的“
下一篇:南昌市朝阳小学开展科学公开课展示活动